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高三学子挥刀砍杀母亲:少年弑母案频发的背后,谁为扭曲的家庭教育买单?

Cheryl 精英说 2021-06-17
jia t


5年前,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震惊全国。


5年后,南京市三中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三学子,再度对母亲痛下杀手,引爆舆论。


2015年7月11日,北大学子吴谢宇残忍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行凶时还是一个未满21岁的青少年。


11月12日晚上10点多,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学生李某照常下了晚自习回家写作业,却遭到妈妈的严厉说教和言语辱骂。


盛怒之下,李某竟拿起了菜刀,挥刀砍向了妈妈。


看到妈妈倒在一片血泊之中,李某十分淡然地换衣出门,到同学家借宿了一晚,第二天上学的时候主动和班主任坦白了罪行,报案自首。


只是等到警方赶到时,妈妈已经死亡,无力回天。


图片来源自红星新闻


李某的妈妈谢某是一位老师,平日对儿子管教严格,母子之间多有冲突。


儿子在南京重点中学就读,成绩优异,自主学习能力强,曾获得过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但即便如此,谢某还是觉得焦虑,对儿子的学业一刻也不敢放松。


记者从同校家长那里了解到,在她的印象中,李某母亲“性格偏激”“固执”“很难沟通”。还曾在家因教育问题与儿子发生矛盾,并以菜刀恐吓儿子。她也曾尝试与谢某沟通,但没有想到,教育问题终究酿就苦果。


一夕之间,毁掉了母子两人的人生。


图片来源自 Google


近年来,“弑母”案件多发,未成年犯罪趋于低龄化,手段也越发残忍、暴力。


而当我们抽丝剥茧,还原这些少年弑母案的经过,才会发觉,一场场骇人听闻的悲剧背后,不仅仅是恶劣的刑事案件,它折射的更多的是某种家庭教育缺失,其后的种种,同样值得反思与警醒。


12岁少年弑母,

德育缺位,毫无共情


2018年,在一起发生在沅江湖山镇的少年凶杀案中:


年仅12岁的男孩吴某,因在家吸烟被母亲发现,遭到责打。事后,他趁母亲熟睡后冲向厨房,拿起菜刀,砍了母亲20多刀,甚至砍掉了母亲的双手。


妈妈死了,他后悔自责吗?没有。杀死母亲后,吴某换掉自己沾满血迹的衣服,若无其事地接听母亲的电话,还用母亲手机编造虚假信息向班主任请假。


有记者问他:“你把你妈妈杀了,你认为错了没有?”


他没有恐惧,更没有一丝一毫的忏悔,平静地回答道:“错了...... 但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图片来源:头条新闻


B站知名法律博主罗翔曾说:“在我接触到的很多青少年犯罪案例中,家庭失教占有很大比例。”


在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人们发现这又是一起”家庭失教”的典型案例。


新闻中12岁弑母的男孩吴某康,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父母外出打工。吴某康作为留守儿童,在奶奶的溺爱下长大,种种不良行为从小都没有得到有效纠正,12岁的孩子已经有几年的烟龄,并且有过偷家里钱的行为。


一个未成年孩子的行为习惯,几乎都与原生家庭不可分割。留守因素造成的教育缺失,以及缺失之后的暴力教育才是背后的真凶。只是,这起案件中因为凶手年龄太小,吴某不到一周就回家了。



当地相关部门综合考虑到吴某康未来的发展和受教育情况,决定安排老师上门补课,让他在家学习。而当随访记者跟随老师来到吴某康家中,才发现家人的态度也是如此让人瞠目结舌。


从探访视频中可以看到,吴某康爸爸和奶奶的表情和语言中,丝毫看不出悲伤的情绪,孩子妈妈的性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上学问题。


他们责怪学校不让孩子回去,觉得补课的效果肯定不如回学校好。


图片来源自微博


在这个毫无共情力的家庭,面对如此残忍的弑母案,家属从未考虑过孩子的“道德教育”,反而将重点放在孩子“怎么上学”上,种种反应不禁让人心生寒意。


肯恩·威尔伯曾在《意识光谱》中提到:


7至11岁是心智发展的中间阶段(又称为具体运思以及从角色和规则来进行思考的阶段),11至15岁(理性阶段),开始把上两个阶段的认识方式转化成内省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每天以小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世界,并且学习慢慢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如果这个阶段没有转换好,那么等他到了三四十岁仍然以自我为中心,无法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没有在孩子7至15岁期间好好引导,那么孩子大概率会错失共情能力。


图片来源自豆瓣


如今在我国大部分家庭中,“育儿”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和本位,但其道德品质和社交能力的受重视程度,甚至比不上钢琴和英语的技能。


当我们失去了评价孩子的恰当体系,成绩和才艺成了妈妈们最在乎的事情,没有人会在意“这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这句无足轻重的话。


图片来源自网络


少年凶杀案件屡屡发生,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当我们评价一个孩子是不是好孩子的时候,标准是什么呢?


犯罪背后,问题重重


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以上,且低龄化明显,犯罪率急剧上升。



同样,根据近20年内,青少年弑父弑母案中犯罪者平均年龄也从17岁下降到13岁左右,尤其在近三年来,年龄下降趋势尤其明显。


比如我们上文中提到的沅江少年弑母案中,犯罪者才12岁,甚至没有达到定义的“青少年”年龄标准。



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类似的悲剧重演,所以把“降低刑事责任的年龄”作为解决这类事件的良方。


超过40个国家跟中国一样

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限定在14岁

图片来源:经济学人


但李玫瑾教授表示,修改《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只是事后处理的解决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隐患。


孩子的行为观念来源于他的家庭和身边的成人们。如果这个孩子犯罪的根源是父母的生而不养,把他放给老人养,或者让他自生自灭,单独去惩罚这个孩子是不当的、不公平的。


此时,社会要去介入,补充家庭教育功能,而这个补充功能最好是把孩子放在学校,而非监狱。


图片来源自 Google


而当我们细细追溯每一个青少年罪犯的过去,背后必然有着严重的家庭问题。


在镝次元统计的青少年弑父弑母案件,大部分青少年犯罪者的家庭相处模式都存在问题,包括过于严厉式、过度溺爱、过度保护、严格惩罚,争吵频繁等。


在这类家庭中,父母都普遍缺乏对孩子情绪与情感的关注,导致孩子的内心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当这种扭曲的性格遭遇青春期,在冲动和暴力因素的催动下,孩子很可能采取极端方式以逃避不良的家庭环境。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公安分局镇江路派出所副所长康龙曾讲述这样一起案件:一个17岁的少年举起斧子,砍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并将母亲的尸体埋在自家院子的鸡圈里。


警方了解后发现,由于长期身处病态的家庭关系之中,少年的负面情绪不断积压,出现异常心理,对父母情感淡漠,一心只想要逃离:


孩子从小常常挨打,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手里的皮鞭。母亲强势,对其管控很严。初中时,因为怕他出去玩,每次上学他母亲都偷偷跟着他,这让他在同学面前觉得‘很没面子’。孩子想要出去打工,母亲多次拒绝,并把他关在家中。”


最终,这种扭曲的家庭关系以暴力的形式走向了鲜血淋漓的终结。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专门为未成年杀人犯辩护的洛杉矶律师保罗·莫内斯(Paul Mones)表示,90%犯下杀人罪的孩子曾遭到父母的虐待。


他们对于死亡没有明确的认知,更没有犯罪经验。对于他们而言,杀戮代表了一种绝望的行为,即摆脱那个无法忍受的、家庭困境的唯一出路。


图片来源自 Google


“爱与管束”,相辅相成


大人往往并不明白外表一向乖巧的好孩子为什么会在一夕之间变成一个“坏孩子”,但实际上,他们在犯罪或犯错之前大多经历了漫长的心理变化,那些来自家庭、学校或者其他人的压力和问题让他们慢慢脱离了生活的正轨,直至犯错犯罪。


家长必须要在教育中把控好情感态度和控制程度两个维度,从“爱”和“管束”两个方面进行教育策略的调节。一旦“爱”与“管束”失衡,父母掌控或溺爱过盛,都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北大学子弑母案中,母亲谢天琴对孩子有着极强的控制欲,比如母子俩每晚必定通话;比如对孩子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允许偏离轨道的事物存在,与性有关的字眼,是绝对的禁忌。


长久以来,吴谢宇也遵照着他母亲的意愿,以少年楷模的完美人设生活着,却在无形间压抑了作为一个孩子的天性。


谢天琴被害后,逃亡中的吴谢宇做出的种种行径恰恰证明了,他一点儿都不完美,相反,他只是自我压抑,被迫戴上面具。


吴谢宇家位于一楼,部分窗帘已经掉落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2015年8月以来,有媒体报道,吴谢宇做了母亲生前可能最厌恶的事:骗钱和招妓。


冒充母亲向亲友们骗钱时,其中还包括母亲之前拒绝的、学校想要发放的慰问金。母亲在世,他复刻了母亲的高尚,拒绝了类似性质的钱财,但母亲死后,马上露出了原形。


图片截取自网络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善”与“恶”的分界往往来源自原生家庭。积极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不至于卷入违法或不健康表现的主要原因。


马贝里斯·尚普曾在研究中发现,当有些具有高度攻击性基因的小猴交给特别温顺的母猴来抚养,长大后就不会有显著攻击性,尽管攻击性基因仍然活跃在它们体内。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与此同时,杜克大学神经科学家阿维夏洛姆.卡斯皮调查了具有此类基因多态性且童年生活并不暴力的人们发现,这些人发展出反社会表现的几率并不比一般人更高。


如此看来,基因似乎并不会带来犯罪行为,只是会使人们在特定环境下更容易发展出此类行为,家庭环境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起到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触目惊心的青少年弑亲案件频频发生,其背后与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及学校法制教育缺失紧密相连。


警钟响了不止一次,它为每一个家庭而鸣。


从一个小孩是怎么一步步“变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如何纠正自己、矫正家庭,让一个小孩可以“向阳而生”。


我们相信亲情是面对一切的根基;爱与关怀,则是成长中最重要的养分。



作者:Cheryl,精英说90后作者,英国海归,用心写字。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Reference:

CCTV今日说法:法学教授解读12岁少年弑母案:送到工读学校是最好的选择

央视网新闻:少年弑母案频发,是谁错了?

Psychology Today:Why Kids Kill Parents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